吃不了兜著走的來歷 原本指的是什么意思
1、吃不了兜著走是什么意思
“吃不了兜著走”的意思: 1.比喻惹出了事或造成了不良后果必須承受.
2.原是方言俗語,流傳開后,它的原意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淡忘了,反倒是它帶著警告、威脅語氣或玩話的引申義,為大家所熟知,其意即指:“出了問題,(你)要承擔一切后果”或“有你好看,從此你就讓我慢慢磨吧”。
這句俗語是出自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三回:“不可拿進園去,叫人知道了,我就‘吃不了兜著走’了?!倍P于這句俗語還有兩個有趣的典故。
黃河邊上有個潘老漢,他做得一手好包子,大家都愛來買。過路人覺得好吃就想帶走幾個,但沒有布袋不方便,然后他就派人買了些白布,做成小布袋,為客人提供方便。他去世后,他的兒子接過了包店??墒桥死蠞h的兒子不思上進,包子的質量一天不如一天。一有人來吃包子,他就讓人買很多??腿苏f:“我吃不了啊!”他說:“吃不了,兜著走嘛!”結果,人們都被嚇怕了,包子鋪也關門了。從此,“吃不了,兜著走”這句話就傳開了.
2、吃不了兜著走的本意是什么
十來年前,央視一則公益廣告,叫大家上館子吃飯有吃剩的,不要浪費。當時央視有名的鴨公嗓李洋就說了句:“吃不了,您兜著走啊?!贝苏Z一出,反過來讓當時的人們感覺很有創意。實質上它是“返樸歸真”,回到了它原來的意思上。而現在的年輕人兩方面都聽得多了,兩種含義都不覺得有什么新鮮。不過細細想起它的延伸義來,大家卻還是覺得蠻有意思,這或許就是語言的魅力吧。
由此可見,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,在漫長的歷史之河中,很多的經典故事,都被我們記錄了下來,而在我國的歷史上俗語并不在少數,俗語也從未離開過我們的生活。
3、古代的分餐制衍生出吃不了兜著走
根據《唐六典》卷四記載,只要是長期參加朝會的官員,“朝食”是要按照品級的高低來制定標準的,例如四至五品官員的標準工作餐是七盤菜肴,酒一升半,羊肉三分,兩升細米,面二升三合,還有其他若干;六至九品官員的標準是五盤菜肴,面一升一合,白米二升,油三勺等。大家根據自己的品級聚在一起,由侍役舉案(托盤)分配菜肴。
因為實行的是分餐制,自己吃不完或者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自行帶走?!兑蛟掍洝肪砣芯陀涊d,在貞元初年,洛陽物價飛漲,一般家庭舍不得好東西。河南府兵曹庚倬因為有一頓免費午餐可以享用,每次都要省下一份帶回家給自家的姐姐品嘗。起初,同事們大多都嘲笑他寒酸,但是后來同事們了解這件事之后,就對他贊賞有加了。
干部食堂制度在明朝時,因為朱元璋要節省開支,曾經取消過。明朝人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五中記載稱“洪武間,朝參官皆賜食”,但到了“至(洪武)廿八年十月,以供給為難,始罷之” 。國家財政就已經緊張到連官員的一頓“工作餐”也管不起的地步了。幸虧到了朱棣上臺之后,干部食堂制度又得到了恢復。